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政策解读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和重点工程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解读

来  源 : 县残联 解读单位 : 县残联

解读方式: 图文方式 解读类型: 部门解读

发布日期: 2023年03月07日 名  称: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和重点工程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解读

一、实施方案出台政策背景

以工代赈是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增收、提高劳动技能的一项重要政策,能为群众特别是农民工、脱贫人口等规模性提供务工岗位,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支持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创造幸福生活的重要方式。“十四五”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印发《全国“十四五”以工代赈工作方案》《关于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积极实施以工代赈,充分吸纳当地群众务工就业,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差距、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充分发挥以工代赈政策作用,进一步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20227《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2258号)、202210月《省发改委印发关于在全省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鄂发改振兴〔2022356号),202212月,市发改委印发《关于在全市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和重点工程项目中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实施方案》(咸发改农经〔202224号)。结合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为做好全县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和重点工程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有关工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和重点工程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的实施方案》。

二、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共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提高政治站位。以工代赈是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增收、提高劳动技能的一项重要政策,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和重点工程项目中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既有利于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丰富乡村文化生活、补齐三农短板、推进产业振兴,也有利于提升农民技能、拓展农村就业空间、激发低收入人口内生动力。特别是重点工程项目投资规模大、受益面广、带动效应强,吸纳当地群众就业潜力巨大,是新发展阶段实施以工代赈的重要载体。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既是促进有效投资、稳就业保民生、拉动县域消费、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有效手段。

第二部分,实施对象范围。包括两部分,一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二是相关领域重点工程项目。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主要是聚焦“五个基础设施项目”。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项目、农村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水利基础设施项目、文化旅游基础设施项目、林业基础设施项目等;相关领域重点工程项目,可以概括为“瞄准一个重点、聚焦九大领域”。“一个重点”即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符合进度要求等前提下,按照“应用尽用、能用尽用”的原则,结合当地群众务工需求,尽可能多地通过实施以工代赈帮助当地群众就近务工实现就业增收;同时,鼓励非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政策性金融性开发工具和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积极采取以工代赈方式扩大就业容量。“九大领域”即围绕交通、水利、农业农村、城镇建设、生态环境、能源、灾后恢复重建、文旅教育卫生体育领域、乡村振兴领域等九个领域;要充分挖掘相关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及附属临建、工地服务保障、建后管护等方面的用工潜力。

第三部分,重点工作任务。(一)形成以工代赈年度项目清单。列出适用以工代赈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工程项目,分领域形成年度项目清单,并实行动态管理;(二)以项目实施地为主组织动员当地群众参与。组织动员当地农村劳动力、城镇低收入人口和就业困难群体等参与务工;(三)精准做好务工人员培训。项目实施单位充分利用项目施工场地、机械设备等,采取“培训+上岗”等方式,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训和以工代训,帮助参与务工的群众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安全生产技能;(四)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重点工程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的项目向务工群众发放劳务报酬额度,原则上应不低于适用于以工代赈用工环节劳务支出总额的30%;坚决杜绝劳务报酬发放过程中拖欠克扣、弄虚作假等行为。施工单位要建立统一规范的用工名册和劳务报酬发放台账,经务工人员签字确认后,原则上将劳务报酬通过银行卡发放至本人,并将劳务报酬发放台账送县级相关部门备案。

第四部分,严格规范项目管理。围绕项目前期、建设、管理过程3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项目前期阶段,项目业主单位在开展重点工程项目可研、初设或施工图等文件编制和有关主管部门在批复时,都要以适当形式体现以工代赈政策要求。项目建设阶段要压实各方责任,加强对劳务报酬发放情况的检查,坚决杜绝劳务报酬发放过程中拖欠克扣、弄虚作假等行为。项目管理过程要强化全链条全领域监管,项目建成后,项目竣工验收单位要对以工代赈实施情况联合开展综合评价。

第五部分,组织保障措施。共包括4方面内容。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县级以工代赈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以工代赈政策与各领域相关政策的统筹协调和综合配套。发改部门牵头负责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综合协调和年度督导考核评价工作。

(二)持续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扩大以工代赈投资规模,在重点工程配套设施建设中实施一批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劳务报酬占中央资金比例由原规定的15%以上提高到30%以上,并尽可能增加,统筹相关领域财政资金加大以工代赈投入。

(三)扎实开展绩效评价。定期调度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工作进展,纳入现有以工代赈工作成效综合评价范围。审计局要把以工代赈政策落实情况作为项目审计重要内容。相关部门要将本领域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工作成效纳入现有相关考核评价范围

(四)全面加强总结宣传。及时梳理总结以工代赈工作好经验好做法,形成典型案例,加大宣传推荐力度,营造大力实施以工代赈的良好舆论氛围。


附件:

相关文件: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和重点工程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