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农业供给

通城县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索引号 : 011356029/2020-24678 文       号 :

信息分类: 农业供给

发文机构: 农业农村局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名       称: 通城县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发布日期: 2020年12月30日

有效性: 有效

申报类别:生态宜居类

春风漾古村  瑶乡焕新颜

通城县大坪乡内冲瑶族村

推荐摘要:美丽神奇的内冲瑶族村位于药姑山南端,地处赤壁、崇阳、通城和湖南临湘两省四县交界处,距通城县城25公里。版土面积13.4平方公里,全村10个村民小组,342户1363人。2016年被住建部纳入第四批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名录,2018年被国家民协命名为“中国古瑶文化之乡和传承展示基地”,2019年先后荣获全国“扫黄打非”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湖北省旅游名村、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近年来,按照通城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集约资源,科学定位,以“瑶望千年,药韵楚天”为主题,以“一轴两环三片”布局,发掘内冲古瑶文化底蕴,促进文化提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造“中华古瑶第一村”,建设具有浓厚文化和人文精髓的传统村落。

内冲瑶族村位于药姑山南端,地处赤壁、崇阳、通城和湖南临湘两省四县交界处,是瑶族早期千家峒、瑶族祖居地,同时也是通城县42个建档立卡重点贫困村之一。近年来,按照通城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坪乡党委、政府在强力推进脱贫攻坚的同时,因势利导,科学谋划,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首要任务,促进美丽乡村与全域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致力于将内冲瑶族村打造成美丽乡村精品亮点工程。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东风,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幸福指数逐年攀升。

打造脱贫攻坚的样板

内冲瑶族村辖10个村民小组,338户142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98户841人,虽于2016年整村脱贫出列,但受自然条件限制,脱贫基础并不牢固,目前是巩固提升脱贫成效阶段。

美丽乡村建起来,还要带动村民脱贫致富。该村在全面落实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政策兜底、健康医疗等扶贫政策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牵引,以种植养殖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大力发展猕猴桃、柿子、草莓、勾藤、黄精、黑山羊等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一批采摘园和示范基地,实现四季有花、田里有瓜、树上有果、园中有药,增强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能力,夯实脱贫基础,提高脱贫质量。

村庄变美了,发展项目多了,前来旅游观光的人多了,村民发展生产的信心更足了,在扶贫帮困春风的吹拂下,村民思想实现大转变,正借助一个个产业发展项目发展生产,名增加收入。目前,该村已建成黑山羊养殖、钩藤种植、桃李以及杮子种植4个产业基地,带动贫困户219户稳定脱贫致富。借力“中华古瑶第一村”旅游发展,为100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同时农家乐、民宿、小卖铺、小吃店、瑶服体验店等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出现,让周边世代以农耕和务工为主的村民做起了“旅游生意”,稳定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

打造美丽乡村的样板

青山碧水绿道,涓流浅滩廊桥,古朴典雅的瑶乡古街被群山环抱。内冲瑶族村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文化特色、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四个结合”,高位谋划,高点规划,高效推进,着力加强村内生态人居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经济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四大建设”,大力实施环境整治、河道改造、人居提升、文化传承“四大工程”,倾力打造“生态内冲、宜居内冲、文化内冲”,使之成为环境优美、村容整洁、生活幸福、乡风文明的美丽村庄。2018年,邀请浏阳海茗玥公司编制了“一轴两环三片”为构架的总体规划,2019年底一期工程全面完工,目前二期“瑶乡药谷”建设正在有条不紊推进。

如今的内冲瑶族风情村,一条宽敞的沥青公路穿越村庄,一盏盏太阳能路灯屹立路旁,一座座白墙灰瓦的院落整齐排列,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落内树木吐绿,花儿芳香,盈盈清水与古朴典雅瑶族建筑相得益彰,生态环境优美,呈现出一派美丽、和谐、文明的景象,昔日默默无闻的古瑶族村庄,借乡村振兴东风,俨然已成为风景文化旅游区。

打造环境整治的样板

建设美丽乡村,要“外表”,更要“内在”。内冲瑶族村始终保持“面子里子”一起抓,改善人居环境,努力营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百日提升”行动,以村组道路、河流整治为抓手,以居民庭院整治为核心,多次组织专项行动,大力开展“三清”“三拆”“三整”行动。累计清理杂草杂物、积存垃圾等60余吨,完成拆旧拆废15处,面积近1000平方米,全面完成改厕改水,落实门前四包,确保房前屋后无“四乱”无散养畜禽,确保庭院内外整洁有序,着力建设“干净、整洁、有序、宜居”的家园。系统抓好村庄绿化,遇房而变,沿水而展,随路而转,见缝插绿,遍地植绿,逐步形成了房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绿色田园居所。

同时引导村民转变不良生活习惯,培养卫生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将村庄清洁行动与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专门制定人居环境整治规划,每月开展卫生大评比,分级到组、到户,以评比、示范为带动,促进外在美向内在美、持续美转变,全村上下呈现出“家家爱生态、户户建花园、人人讲卫生”的美丽宜居新面貌。

干净整洁的村道、现代化的分散式污水处理厂、60千瓦光伏发电站、150盏太阳能路灯、投资近300万元新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这就是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内冲瑶族村的华丽变身,切实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让老百姓切身感受了贫困村的蜕变。

打造乡村旅游的样板

美丽的自然山水,跨越千年的瑶乡文化,处处是景,步步入。通城县委、县政府在大力开展古瑶文化的研究与保护的同时,挖掘潜力,改善环境,开发旅游,打造品牌,实现古瑶文化传承与经济社会发展并驾齐驱。

依托内冲瑶族村优良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立足大药姑山旅游规划,以“瑶望千年,药韵楚天”为主题,打造瑶族风情村,打响“古瑶第一村”招牌。目标是创建融瑶乡风情、山水田园、中医药文化于一体,集休闲、度假、娱乐、健身、民宿、餐饮、会议等于一村的4A级景区,打造“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观自然景、赏民俗情、享田园乐”的乡村旅游精品。现由隽达旅游公司与中惠旅公司运营。

中华古瑶第一村有着神奇的魅力,历经900年的千家峒,300万瑶胞的圣山,大量瑶族先民生活遗迹,药姑瑶池、湿地公园、瑶望千年广场、瑶乡大药谷、东壁听溪、一线天瀑布等50多个主要景点,都在诉说着这里的美丽,让人来了还想再来。三五成群游客或徜徉于游人步道,观赏乡间春色美景;或参观古瑶文化陈列馆,追寻瑶祖足记;或嬉戏于湿地长廊,体验呐喊喷泉的乐趣;或身着瑶族传统服饰,体验瑶族特色民族风情。

观赏乡间自然美景、追寻千年瑶祖足迹、感受古瑶文化魅力、体验乡间田园生活,内冲瑶族风情村自2019年12月31日开园以来,景区美景吸引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累计接待游客超50万人,旅游收入持续增加,让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蜕变为旅游名村、幸福之村,村民脱贫致富笑逐颜开。


申报类别:乡风文明类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文明乡风落地生根

                       通城县五里镇尖山村

推介摘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征程中,发展经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至关重要,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必须且只能是新型农民。因此,我们认真贯彻学习中共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着力从“五个相结合”入手,努力塑造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促使文明乡风落地见效。2020年10月,五里镇尖山村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候选名单公示。

一、基本情况

尖山村位于通城县五里镇南部、与马港镇接壤。辖区面积5.21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259.48亩,山地面积3508亩,下辖4个村民小组,412户,1917人。域内武深高速、106国道穿境而过,拥有高速出口,是武深高速通城段的南下通道。

二、主要作法

(一)与文明卫生创建活动相结合。村支部、村委会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建设,在抓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乡风文明建设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的乡风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精神文明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检查、评比和表彰,确保乡风文明建设健康发展。村文明卫生程度直接反映乡风的文明程度。村两委下定决心出重拳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环境整治工作,着力解决卫生死角和人居环境的脏、乱、差形象。一是禁塑禁鞭。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生活垃圾成了公共卫生隐患,特别是塑料类的包装袋、塑料袋、塑料包装纸、塑料茶杯、碗、盅等垃圾随处可见,红白喜事塑料类垃圾、燃放鞭炮垃圾更为突出。2015年起,村两委组织在全村开展创建文明卫生村湾活动,召开屋场动员会,发放卫生知识手册,制订《“禁塑”“禁鞭”村规民约》,限制塑料类垃圾、鞭炮垃圾抛甩、销售。为了保障“禁塑”工作顺利,村委会特地购置一整套(不少于30桌)餐具、茶具,免费供全村村民红白喜事所用。为了扫除禁鞭障碍,村委会购置一台电子礼炮车,供村民红白喜事所用。二是人居环境整治。垃圾分为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两大类。我们设置24个垃圾集中存放点,配备垃圾桶380只,由村委会雇用专车将垃圾清运至县垃圾转运站集中处理,建筑垃圾堆放至村集中填埋场。聘请了11名保洁员,负责国道、村级公路沿线两旁清扫。为了巩固完善长效常态,村两委建立环境日清扫、周督查、月考核的制度,常态化督促责任落实。由于加大了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全村无卫生死角,人居环境安全、明亮、舒适。2019年我们响应县委县政府关于人居环境整治的号召,着力解决危房、破旧房和乱搭乱建现象,组织专班,拆危拆旧23处,拆掉铁皮房、雨棚9处,共计面积2328平方米,2016年,我村被评为湖北省文明卫生村。三是开展碧水护河行动。2018年起村两委发布不准向河道倾倒垃圾的禁令,同时组建一支15人的碧水护河志愿者服务队,承担起疏通河道,护理河堤任务。如今,村内3条河道河床畅通、河堤无塌陷、河水清澈。

(二)与实行移风易俗相结合。针对各种陋习在农村普遍存在的现状,在破旧俗、树新风上下功夫。一是成立了由老干部、老党员、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组成的红白理事会,制订红白理事章程,对村红白喜事操办全程参与和监督。使结婚比俭朴不比嫁妆,子女厚养父母不重葬事,以及抵制封建迷信等新风尚在我村初步形成。二是积极宣传、倡导殡葬新风,对于自愿火葬的死者家属给予一定补助。八十高龄的老党员魏亚东生前曾叮嘱子女;我死后莫搞土葬搞火葬,火葬省土地、省人力、省钱。2018年10月21日魏亚东去世,依照他生前遗嘱进行了火化,丧事在县殡仪馆办理,成为通城首例火葬的农民。三是评选“十星”级农户。以“五爱星、致富星、法纪星、科技星、道德星、文教星、团结星、义务星、卫生星”为内容,在全村广泛开展评比活动,全村评出十星级文明农户120户,占全村农户总数34%。年轻人谈婚论嫁以前讲经济条件,现在都讲“十星”。群众纷纷说:“农户有十星,抱银又抱金,农户无十星,富了还会贫”。四是抓好典型选树。2017年起村妇联会每年3月8日组织评选一次“孝顺媳妇”、“开明好婆婆”、“致富贤内助”、“道德模范”、“遵纪守法女标兵”,连续五年评出各类典型人物35人,成为群众争相效仿的楷模,从而推动了我村乡风文明建设。

三)与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相结合。尖山村有着农村文化先行基础,1950年,尖山率先组建了“通城县第一个农民业余剧团”,剧团成员19人,1951年,参与通城南区比赛获一等奖。吹、拉、弹、唱、跳是相当一部分尖山人的兴趣爱好。我们积极引导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使先进的文化占领基层,从而逐步提高乡风文明的程度。一是繁荣乡村文化,激发农民自身的文化活力。我们在辖区内的各大屋场开辟文明乡风专栏,将移风易俗、家风家训、公民道德规范、健康养生、禁黄、禁赌、禁毒等内容的宣传字画、图案张贴上墙,农村文化阵地内容健康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2015年3月,村妇联会组建一支30多人的广场舞蹈队,开展“跳广场舞,强身健体”活动,当年获通城县第二届“博仁杯”社区舞蹈展演二等奖。2016年荣获“中国梦、我的梦、梦之蓝”通城县首届全民舞蹈大赛总决赛最佳表演奖。舞龙舞狮更是尖山人历来的民俗文化爱好,彰显农民自身文化活力,村两委积极鼓励支持。2018年春节,县委宣传部、文体局组织“百龙闹新春”活动,尖山舞龙队夺冠。二是强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几年来,村两委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宣传阵地的资金投入,投入资金近300万元,建设党群服务中心、老年人文体活动中心、道德讲堂、新建细伯屋和童家冲两个文化广场,并为广场配备了全套健身器材和舞蹈设备,参与唱歌、跳舞、健身的人日益增多。农家书屋藏书3000多册,不定期向读者开放阅读。三是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每年6月,村两委组织入户张贴平安创建公开信、召开屋场座谈会,成立由志愿者组成的治安巡逻队,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的矛盾纠纷排查治调小组,由原来的政府参与转变成现在的全员参与,村民对执法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得到了提升。

(四)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相结合尖山村注重把广大群众的意识和精力凝聚到经济发展上来,力求以文明的乡风促进经济的发展,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提升乡风文明的程度。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中,找准乡村特色,2017年创办了瑶乡艾宝专业合作社,新建了2000m²的中药材加工厂,引进湖北庞大药业和亳州中药材加工商进行承包,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2018年招商引进了龙窖山酒业集团有限公司落户。在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上,引导广大群众认清尖山的现状,认识到经济发展对尖山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人人都是环境”的共识。群众自觉维护发展环境的意识日益增强。为落户的投资商营造了和谐、稳定的营商环境。

(五)与推进疫情常态化防控相结合。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出现,尖山村两委始终将乡风文明建设与开展非常时期工作结合到一起。首先在尖山、魏家两个地片出口处设立卡点,村组干部、共产党员、身先士卒,冲在抗疫最前线,村组干部、共产党员坚持24小时在高速出口和卡点值守,返乡人员筛查、日报告。为了实行最严格的防控,村两委组建了一支由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退伍军人共18人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负责全村疫情防控的卡点值守、消杀、物质配送等工作,全体村民密切配合疫情防控工作,防控意识不断增强,自觉做到戴口罩、勤洗手、不串门、不外出、不聚会。由于干部群众行动自觉,全村无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疑似病例出现。

附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