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国际形势多变,市场环境日渐复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面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挑战与机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扣调结构、稳发展不放松,不断克服发展中的新问题和新困难。全县经济运行稳定,发展势态行稳致远。
一、全县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总体经济稳中攀升。2023年二季度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95.48亿元,增速5.1%;较全市增速5.3%低0.2个百分点,位列第四位。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2.58亿元,增速2.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7.71亿元,增速5.0%;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5.18亿元,增速6.1%。三次产业比重较一季度的13:34:53调整为13:40:47。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二产业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日益明显,经济总量稳定攀升。
(二)农业呈现恢复势态。全县上半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63亿元,增长2.1%。其中,农业产值6.0亿元,增长0.9%;林业产值0.43亿元,增长31.1%;牧业产值实现8.69亿元,同比下降0.1%;渔业产值1.76亿元,同比增长6.8%;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产值2.76亿元,同比增长7.7%。
分经济作物来看,一是油菜产量稳定增长。油菜籽面积23.04万亩,同比增加3.03万亩;油菜籽产量2.66万吨,同比增加0.08万吨,增长3.3%。二是蔬菜供应充足。上半年蔬菜及食用菌累计播种面积5.7万亩,同比增加0.07万亩;累计产量7.29万吨,同比增加0.28万吨,增长4.0%。三是茶叶水果产量稳中有增。上半年茶叶产量0.25万吨,同比增长3.9%;水果产量0.38万吨,同比增长2.7%。四是中药材平稳增长。上半年中药材种植面积10.85万亩,产量1.89万吨,同比增长3.7%。
畜牧业及渔业产能加快恢复。牛、羊、家禽生产稳中向好,市场供给充足。生猪、牛、羊全年出栏量分别为29.62万头、0.76万头、1.38万只,同比分别增长-0.03%、22.6%、1.5%。家禽39.3万只,同比增长2.5%。水产品总量7232.6吨,增长6.4%。
(三)工业经济稳中求进。二季度,全县118家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1.36亿元,同比增长4.1%,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
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产值同比下降48.7%,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6.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产值同比增长12.7%,其中制造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95.6%。
全县25个行业大类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食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19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76%。其中,15个行业产值增速高于全县平均水平,特别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增速达24.4%、其他制造业产值增速达10.7%。今年全县新入规工业企业共7家, 7家企业实现产值1.38亿元,产值同比增长7.1%,拉动全县产值增长0.97个百分点。
(四)投资发展平稳过渡。二季度,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72.49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500万以上投资项目完成投资同比下降32.7%,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79.9%。
分投资类型来看,民间投资完成44.59亿元,同比增长21.6%;基础设施投资完成22.17亿元,同比增长7.2%;工业投资完成18.56亿元,同比下降22.1%;工业技改投资完成5.37亿元,同比下降43.7%。
2023年1-6月我县入库项目共75个,入库个数位列全市第一。计划总投资45.15亿,分结构来看:亿元以上项目15个,完成投资额33.13亿元;5000万-亿元项目9个,完成投资额5.42亿元;5000万以下项目51个,完成投资额6.6亿元。
(五)消费市场起势明显。二季度,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69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实现零售额8.25亿元,同比增长16.0%。分商品类值看,全县限上商品销售27大类别中,有21类商品零售额实现了正增长,增长面达77.7%,有9类商品零售实现30%以上增长。其中:吃、穿、用三类商品分别同比增长35.3%、36.7%和42.8%;化妆品类和金银珠宝类分别同比增长46.5%和59.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家用电器类和五金、电料类分别同比增长91.9%、49.31%、52.4%和32.1%。
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居民网络购物意愿不减,众多商家线上促销活动纷呈,线上零售增速保持快速增长。1-6月,全县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销售额14337.8万元,同比增长17.72%,比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1.72个百分点。
(六)金融信贷运行稳健。二季度,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5.33亿元,比年初增加31.56亿元,其中住户存款达238.37亿元,比年初增加26.29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216.0亿元,比年初增加15.78亿元。
(七)财政收支趋于稳定。二季度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7.51亿元,同比增速14.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42亿元,增速14.2%;税收收入3.5亿元,增速24.4%。全县财政支出26.77亿元,同比增速4.0%。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94亿元。
(八)居民收入持续提高。二季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为8572元,比2022年7974元增加598元,增幅7.5%。2023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为21413元,比2022年19864元增加1549元,增幅7.8%。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为17086元,比2022年16226元增加860元,增幅5.3%。2023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为38601元,比2022年36416元增加2185元,增幅6%。
(九)部分行业增势平稳。建筑业实现稳步增长。二季度,全县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4亿元,同比增长8.4%。全县建筑业总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有4家,合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8亿元,占总产值85.5%,在全县建筑业产值持续增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企业签订合同额17.9亿元,同比下降6.8%。其中上年结转合同额9亿元,同比增长14.8%;本年新签合同额8.9亿元,同比下降21.8%。
房地产项目进度加快。二季度,全县在库的房地产项目是31个,同比增长19.2%。二季度房地产销售面积18.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高于全市0.8个百分点。二季度本年完成投资14.2亿元,同比增长79.9%,高于全市64.1个百分点。
服务业保持活跃。二季度,全县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96%,比一季度0.6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增长15.2%。二季度,通城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6.96%。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类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2.24%、22.29%、14.43%、13.74%、13.50%、8.85%。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企业效益依旧不佳。全县9家大中型企业,1-6月产值增速累计下降0.8%,低于全县平均水平4.9个百分点。以9家大中型企业为鉴,全县工业企业发展均存在一定困难:
一是产销衔接不畅。1-6月的产品销售率仅94.15%,比去年同期低2.2个百分点。二是企业营业成本有所增加。根据1-6月份的财务月报数据显示,规模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6元,比去年同期增加0.34元。三是企业盈利空间逐步缩小,获利能力降低。1-6月份实现利润总额2.99亿元,同比下降24.5%。营业收入利润率仅4.98%,低于去年同期1.77个百分点。
(二)项目入库工作面临挑战。2023年1-6月我县入库项目共75个,计划总投资45.15亿;个数虽多,但规模小。北三县中,赤壁66个,计划总投资106.42亿,个数比我县少9个,总投资比我县多61.27亿元;南三县中,崇阳县62个,计划总投资52.59亿元,个数比我县少13个,总投资比我县多7.44亿元。按项目平均投资计算,崇阳县单个项目平均投资8000万左右,而我县单个项目平均投资仅6000万,与崇阳相差2000万。入库项目个数虽多,但投资规模小,难以支撑我县投资高质量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库项目存量难题也不可忽视。2023年6月月报后,我县在库112个项目仅余32个项目有数可报,这32个项目剩余投资额25.4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剩余量为5.8亿元(技改投资剩余量仅2765万元)。而2022年同期未核减基数前,我县在库178个项目余114个项目有数可报,剩余投资额为38.28亿元; 其中:工业投资剩余量为22.48亿元(技改投资剩余量为1.48亿元)。核减基数后,我县在库178个项目余130个项目有数可报,剩余投资额为64.29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剩余量为27.24亿元(技改投资剩余量为4.33亿元)。在库项目库存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减少,上级统计部门对月度申报的投资项目资料审核越发严格,如:工业技改项目自2023年4月起几乎无一项目成功申报入库,入库难而库存少,投资越发捉襟见肘。
(三)社零市场稳增长压力存在。全县限额以上批发业个数少。1-6月,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仅9家,销售额过亿元企业才1家(湖北保鹤堂医药有限公司),销售额过5000万元以上企业3家,其他均在5000万元以下。
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目前我县116家在库报数社零企业,销售额过亿的仅有1家,占比4.4%;销售额在5000万到1亿的也仅3家,占比3.9%;其余112家企业销售额均分别在500-3500万以内。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8.25亿元,仅占全口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96%。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做好谋划,加强政策研究。随着宏观调控的深入,国家对经济发展的调控力度越来越大,政策越来越紧,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约束力。在新一年的经济工作中,要加强对政策的研究,提前部署提前谋划,多做调查研究,找准形势,把握规律,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
(二)聚焦工业重点企业。工业企业是工业经济发展的载体,特别是新增的规模工业企业不仅关系到考核,更是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要加快现有的在建工业投资项目的施工进度,尽快推动项目早日投产达效,夯实工业经济发展底盘。特别是要聚焦重大增长点,强化对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及时预警,对生产下滑的企业,分析原因,解决企业生产实际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纾企解困,确保稳产满产,稳固工业增长根基。
(三)力争项目应统尽统。投资统计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一是要加强调研,及时监测预警,坚持以重大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建立上下配合、部门联动、责任明确、相互协调的合力推进机制;二是各部门、乡镇、开发区应进一步重视投资统计工作,抓好项目入库关,对辖区内的项目要逐一清查,做到不重不漏,确保全部项目都能够准确及时的上报;对已开工但未纳入统计的项目,要采取相应措施,促其早上报,确保投资项目应统尽统,更全面、及时地反映全县投资的真实情况。
(四)强化入库纳限工作。对未来拟升规纳限单位,严格按照“四上”单位申报资料要求,采取上门一对一指导的形式,指导拟入统单位备齐升规纳限资料,确保入库申报一次成功。根据“四上”单位入库审批流程,认真审核资料的完备性及利润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的经济指标数据,切实把好“四上”单位入库关,确保符合入库纳限条件的单位及时申报入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