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县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持续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着力实现经济运行开局良好、稳中有进。
一、经济运行情况
(一)经济运行实现“开门红”
一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43.3亿元,按不价计算同比增速4.8%,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83亿元,增速-1.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4.75亿元,增速6.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2.73亿元,增速5.9%。三次产业比重由2022年年底的17:35:48调整至目前的13:34:53,县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工业发展稳中攀升
一季度,全县118家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9.91亿元,同比增速7.1%,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1%,全市平均增速4.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
目前,制造业增长有力。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5.9%,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12.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速11.5%,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94.5%。行业增长面广,全县26个行业大类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食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19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73%。其中,14个行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县平均水平,特别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达29.9%、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达22.3%。
新增规上企业拉动作用较强。今年全县新入规工业企业共7家,这7家企业实现产值0.64亿元,产值同比增速89.1%,拉动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1个百分点。
(三)投资领域形势向好
1-3月份,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同比增速7.0%,全市平均增速5.8%,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速30.4%,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速-14.7%;房地产投资增速96.1%,民间投资增速38.5%,建筑安装工程增速-13.3%。分行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88.1%。第二产业投资增速30.4% ,第三产业投资增速8.5%。
2023年1-3月在库项目79个,计划总投资87.27亿元,可报投资52.84亿元。去年同期在库项目101个,计划总投资167.9亿元,可报投资53.37亿元。2023年1-3月在库个数较去年同期下降21.8%,计划总投资较去年同期下降48%。1-2月全县在库的房地产项目29个,去年同期23个,同比增速26.1%。1-2月房地产销售面积5.05万平方米,同比增速10.6%,居全市第4位,高于全市11.4个百分点。1-2月完成投资1.46亿元,同比增速12.5%,居全市第2位,高于全市7.9个百分点。
一季度,全县房地产投资完成10.02亿元,同比增速96.1%。全县在库的房地产项目29个,去年同期23个,同比增速26.1%。1-3月房地产销售面积12.4万平方米,同比增速-3.6%。
(四)消费市场稳中有升
一季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5.82亿元,同比增速8.4%,全市平均增速8.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4亿元,同比增速12.1%。从限上社零消费总额来看,一季度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9.9%,比1-2月份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实际增速22.8%,加快2.3个百分点。分行业消费总额来看,批发业完成总额1.17亿元,同比增速11.2%;零售业完成总额3.01亿元,同比增速12.9%;住宿业完成总额0.11亿元,同比增速10.9%;餐饮业完成总额1.58亿元,同比增速13.2%。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县域限上网络零售等新兴消费快速发展。一季度,全县限上网络零售额7159.4万元,增速41.1%;包括超市、百货店、专业店等在内的限额以上企业实体零售业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6.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
(五)财政、金融稳步增长
一季度,全县地方财政总收入3.77亿元,同比增速6.4%。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2亿元,增速10.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87亿元,增速1.3%。3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20.39亿元,比年初增加26.61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15.45亿元,比年初增加15.23亿元,呈稳定发展态势。
(六)物价水平保持稳定
1-3月份,县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增速0.7%。其中:食品烟酒类增速2.1%;衣着类下降1.3%;居住类增速1.0%;生活用品及服务类增速1.1%;交通通信类下降2.7%;教育文化娱乐类增速0.4%;医疗保健类增速1.4%;其他用品及服务类增速4.5%。
二、存在问题
截至目前,我县经济运行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工业投资下降明显。1-2月我县工业投资同比下降20.7%,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71个百分点,位列全市倒数第二。工业大项目补充不足,未能有效填补空缺;加之省统计局要求通城研磨产业回归创业孵化园项目在3月核实修改行业编码,该项目已从工业项目转为第三产业投资项目;全县工业投资短板凸显。二是发展后劲有待增强,目前,除年度、月度小进规企业外,月度入库仅有工业2家、商贸2家、建筑业1家;其中商贸行业企业年度申报入库数较少,仅18家企业通过,占全市数量比重7.2%,在全市排名第五位。三是部分指标波动明显,发展形势难以把握。由于持续干旱和倒春寒影响,对农作物正常生长影响较大,生猪价格总体下行。当前生猪出栏价格只有7.7元/斤,养殖利润空间收窄,影响了生猪养殖户存栏的积极性,生猪产业发展受到挑战。全县一季度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35亿元,增速-0.7%。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加强生产领域监测。一是农业方面重点畜牧业,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探索财政补助的有效途径,推动我市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二是工业方面要关注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加强要素保障,着力促使技术先进、产品竞争力强、有市场需求的企业加快生产,推动企业充分释放产能。同时促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引导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二)着力增加有效投资。一是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扩大内需潜力和县域投资库建设,着力发展一批投资规模大、综合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二是加强项目进展情况的跟踪,督促已开工且达到入库标准的项目及时申请入库。三是持续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落实各项产业扶持政策,加强民间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加快项目投资进度,尽快形成有效投资量。
(三)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提升传统服务业品质,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等产业,培育融资租赁、众创众筹等新业态,采取企业扶持措施,加快培育新增限上贸易业及限上服务业企业,并积极做好新增企业申报工作,及时纳入统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