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通城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
索引号 : 011356029/2025-21742 文       号 : 无
信息分类: 统计信息
发文机构: 通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主题分类: 工商
名       称: 2025年通城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02日
有效性: 有效
2025年以来,通城县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决策部署,围绕重点任务清单,全面发力、精准施策,在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试点、企业帮扶、问题整改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重点任务清单落实情况
目标细化与责任分解:将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逐项细化,明确牵头部门、责任单位和时间节点,构建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定期召开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跟踪调度,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
二、政务服务优化提升
1. 流程再造与效率提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梳理政务服务事项,精简办事环节,减少申请材料。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将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高频事项整合为套餐式服务,实现“一套材料、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将企业开办所需环节压缩至1个,开办时间压缩至0.5天,0费用。
2. 线上服务与平台建设:加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平台稳定性和功能实用性。“全程网办”。推广“鄂汇办”APP通城专区应用,
三、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试点
(一)强化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基层基础建设
1.强化知识产权“两站”建设。在全县市场监管所知识产权工作站全覆盖的基础上,落实属地责任,进一步优化理顺工作站的工作标准和管理机制,做到场所建设“四个统一规范”(即名称统一规范、标识统一规范、程序统一规范、文书统一规范),完善县、所知识产权保护网络。执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建设与服务规范》,在知识产权密集的园区、市场、企业,标准化、规范化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实现重点产业、行业、企业全覆盖。针对重点领域,会同法院、检察、公安、司法等部门推进知识产权联合保护工作站建设,集成知识产权司法、刑事、行政、维权援助、人民调解等保护功能,形成“一站式”保护机制,做好知识产权行业调解工作。
2.强化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建设。依托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等平台,组建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专业团队,推动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推进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全过程管理”,做强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工作。
(二)强化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机制
1.推行“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机制。在法院设立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中心,引入市场监管部门、行业协会调解员驻点,对诉前案件进行分流调解,通过平台一键完成调解协议司法确认。
2.推行“行业调解+人民调解”协同模式。依托行业协会、产业园区设立行业调解工作站,吸纳技术专家、律师等作为兼职调解员,通过在线调解平台,支持远程举证、云端调解、电子签名等功能,实现“一次不用跑”全流程线上解纷,提供专业化调解服务。
3.推行“示范诉讼+联合调解”模式。通过法院提供典型判例引导同类纠纷批量化解,降低维权成本。利用大数据分析纠纷高发领域,定向发布风险预警与合规指引,推动源头治理。
(三)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能力建设
1.加强分层培训与能力提升。以健全“基础+专项+高阶”培训体系为重点,在重点园区、法院诉调中心设立实训基地,邀请行业专家授课,开展《知识产权法》《调解实务》及专利检索、侵权比对等专题培训,每季度开展“典型疑难案件复盘会”,由资深调解员解析技术秘密侵权、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等复杂案件处理要点。
2.推行调解员持证上岗制度。通过全国统一的调解员资质认证体系,推行“双轨制”资格认定,对现有调解员实行“考核过渡”,通过集中培训与笔试面试后换发新证,新入职人员须通过国家统一考试并完成40小时实习调解方可持证上岗。
3.积极推动专职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工作。组织符合条件的专职人民调解员根据调解工作年限、调解案件数量、调解成功率等参与司法部门等级评定。
4.强化保障措施与激励机制。建立调解员信息数据库,实现资质查询、案件分配、绩效统计智能化管理,推荐优秀调解员担任知识产权仲裁员、人民陪审员,将调解员培训经费纳入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对通过等级评定的调解员给予岗位补贴,为知识产权纠纷高效化解提供人才保障。
(四)加强知识产权纠纷在线调解平台建设
1.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公、检、法、市场监管、版权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制定《知识产权纠纷在线调解平台运行规则》,明确在线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及司法确认衔接流程。
2.构建全链条诉调对接机制。在法院立案前增设“在线调解强制引导程序”,对标的额50万元以下的著作权侵权、商标侵权等纠纷优先推送至调解平台,由人民法院委托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诉前调解,调解不成再转入诉讼程序。
3.强化知识产权纠纷“共享法庭”建设。依托通城县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在城关法庭设立知识产权纠纷“共享法庭”,组建专业调解团队,集中归口办理全市知识产权纠纷诉前调解,做优知识产权司法调解工作。
四、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
1. 问题收集与精准帮扶:常态化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通过实地走访、线上平台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企业问题台账,对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精准施策。
2. 政策支持与兑现落实:全面梳理国家、省、市、县出台的惠企政策,编制惠企政策清单,建立惠企政策兑现工作机制,简化兑现流程,加快兑现速度,确保政策红利及时惠及企业。
3. 要素保障与服务优化: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3场次,帮助企业获得贷款30余万元。
五、2024年度优化营商环境评价反馈问题整改
1. 问题梳理与整改方案制定:对2024年度优化营商环境评价反馈问题进行全面梳理,涉及政务服务、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针对每个问题,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措施、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确保问题整改落到实处。
2. 整改推进与成效巩固:按照整改方案要求,各责任单位迅速行动,全力推进问题整改。例如,针对政务服务大厅办事效率低的问题,通过优化窗口设置、加强人员培训、完善考核机制等措施,办事效率明显提高;针对市场监管执法不规范问题,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规范执法行为。同时,加强对已整改问题的跟踪回访,防止问题反弹,巩固整改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