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县农业农村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和市、县安委会工作要求,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努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效防范遏制农业农村系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按照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要求,结合行业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安全生产三年治本攻坚“七大行动”,全县农业农村系统和有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进一步压实,制度机制不断完善,物质装备得到改进,科技支撑更加有力,力争实现“三提、两低、一向好”,即农业生产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本质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农村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事故起数和死亡(失踪)人数保持低位,全县农业农村安全生产保持稳定向好态势。
二、任务分工
局统筹做好全县农业农村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的组织推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局、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水产发展中心、特产发展中心、现代农业发展投资(集团)公司、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局办公室、产业发展股、畜牧兽医股、农田建设股、农村事务股、科教股、农机股、植保站、环保站、土肥站、能源办、疫控中心、国营种畜场等股室及单位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分别抓好落实。
三、主要任务
(一)开展农业农村安全教育培训行动。举办农业农村部门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班,推动不断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加强畜牧、渔业、能源、农机等重点行业安全管理队伍和有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负责人的安全教育培训,每年组织一轮培训,实现教育培训全覆盖。
(二)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体系贯彻落实行动。总结2023年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经验做法,抓好农业农村部渔业、农机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宣传贯彻,结合实际,针对新问题、新风险修订完善,规范事故隐患排查流程、提升排查质量。对尚未出台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行业,要注重工作衔接,主动作为,不等不靠有计划实施制定,确保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有明确的规范指引,有标准可依。要积极推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先进经验,推动生产经营主体主动创建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标杆,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三)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行动。各相关单位、股室要对2023年排查出的重大事故隐患限期清零,实行清单制管理并动态更新整改落实情况,推动照单逐条整改销号。因地制宜建立完善安全风险评估会商机制,行业部门出台安全生产禁止和限制类产业目录,严格准入,强化重大安全风险源头管控。督促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主要负责人每季度带队至少开展1次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全员安全生产岗位分级负责的责任体系和自纠自查制度,对未开展排查或敷衍了事导致隐患长期存在的要按照事故对待,查清问题并依法依规严肃责任追究。
(四)开展安全科技支撑和工程治理行动。加快推动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向事前预防数字化转型,持续加大对畜牧业、渔业、农机、农药、农村能源等行业领域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提升安全生产风险智能化管控能力,依法开展渔政执法艇、农业机械到期年检、维护更新等工作。推动实施农业机械“亮尾工程”。组织好在用农业机械产品质量调查。落实老旧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加快淘汰安全隐患多、工作效率低和高耗能的老旧农机。分类开展废弃农村沼气设施安全处置,对不再具备修复和利用价值的沼气设施,指导做好拆除和填埋工作。严格屠宰场资格审核,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五)开展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提升行动。对畜牧业、渔业、农机、农药、农村能源等行业生产经营主体从业人员要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和安全生产专题培训,建立健全培训机制,确保培训质量。特别重视做好从业人员业务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培训,进一步增强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严格对其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负责人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严把“准入关”推动对生产一线从业人员实施考核后上岗。督促生产经营主体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消防暨疏散逃生演练,严格电气焊作业等用工管理,严格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六)开展安全生产精准执法和帮扶行动。深入开展“四不两直”明查暗访,对重点问题、重大隐患盯住不放、一抓到底,督促彻底解决。组织农技人员、行业监管专家团队采取“检查+指导”模式,全覆盖开展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帮扶指导,实施精准排查、精准治理、精准监管。督促企业自查自纠,对企业主动发现、自觉报告的问题隐患,重点实行跟踪指导服务。健全完善农业安全生产举报渠道和奖励机制,统筹安全生产监管力量,推动安全生产监管服务向基层末梢延伸。
(七)开展全民安全素质提升行动。加强农业农村系统干部职工、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充分运用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月、安全生产应急演练等载体,将安全素质教育纳入日常宣传工作,推动安全宣传“五进”。充分利用短视频、明白纸、宣传画册、农村广播等手段,发挥“报、网、端、微”等平台作用,在重要农时、重点时段定期宣讲农业安全生产典型经验做法、曝光存在的安全隐患,指导农户和从业者做好安全防护,持续提升公众安全素养和应急能力。持续推进“平安农机”“平安渔业”等示范创建工作,压实属地责任、形成监管网络、形成引领效应,带动提升农业安全整体水平。
四、进度安排
从2024年3月至2026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4年3月)。编制印发县农业农村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对开展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作出具体安排,及时将方案报上级有关部门。
(二)攻坚整治阶段(2024年4月至2024年12月)。到2024年底,全县治本攻坚行动涉及七大行动任务的行业领域企业覆盖率达到100%,企业员工应知应会知识抽查知晓率达到80%以上,各行业领域监督检查率达到100%,对发现的问题隐患督促整改率达到100%,重大风险建档率、标识率、管控责任及措施到位率达到100%,确保2024年底前存量重大事故隐患基本消除。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农业重大事故隐患存量消除行动,3月、6月、9月末前各报送一次存量消除行动情况总结,12月末报送全年存量消除行动情况总结。
(三)夯基固本阶段(2025年1月至2025年12月)。到2025年底,全县农业各领域监管人员对重大事数隐患判定标准和安全生产重点检查事项清单掌握率达到100%,对发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查处率达到100%,对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责任追究到位率达到100%;企业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常态机制有效建立,企业员工应知应会知识抽查知晓率达到100%。依法依规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编制全员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安全生产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治本攻坚行动工作清单,引导全员参与隐患排查整治。各行业至少开展1次农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演练,确保2025年底前有效遏制重大事故隐患增量.
(四)巩固提升阶段(2026年1月至2026年12月)。到2026年底,围绕治本攻坚行动专项整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建立动态监管和抽查检查工作机制,企业全过程风险管控和隐患自查自纠机制基本建立,做到农业农村所有行业领域隐患自查自纠覆盖率、隐患建档率和按时整治到位率达到100%,2026年底前形成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的常态化机制,“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群防群治格局初步形成。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农业农村局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承担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领导小组职能,统筹协调和督导推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附件)。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发动,坚持底线思维,切实担负安全生产责任,认真分析研判行业领域安全形势,增强工作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严防形式主义,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二)密切协作配合。要按照“三管三必须”的要求,强化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整治,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情况通报、联合执法等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三)严格督导问责。对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不力、治本攻坚行动开展不得力的单位和个人,及时约谈警示、通报曝光。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督导督办、责任倒查等各项工作机制,及时开展过程监督,树立结果导向,切实推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落细落实。
(四)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利用报纸、门户网站、微博、公众号等媒体,结合“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大排查”等活动,加大农业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的宣传和舆论监督力度,教育引导农业从业人员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根据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进展,及时宣传报道典型事例,纵深推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