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决策部署和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工作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行业法治建设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为我县加快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强化政治引领,提高依法执政能力
一是落实法治建设工作机制。局党组书记对法治政府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不定期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汇报。局党组定期召开党组会集体研究决策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二是坚持依法决策。凡涉及“三重一大”事项,经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集体讨论决定,对重大决策、重要涉法事项、重大合同严格进行合法性审查,落实重大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制度、全过程记录制度。同时,聘请法律顾问参与科学决策、依法决策。三是全面落实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学法、述法制度。制定落实领导干部年度学法计划,局党组成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局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民法典》、《反有组织犯罪法》等。
(二)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一是梳理服务事项,明确事权关系。依据法定职责及权限重新对道路运输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相关事项,进行了再次梳理,进一步明确了行政审批事权关系,实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检查等政务服务事项,均实现了清单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二是完成行政审批“互联网+放管服”改革,“互联网+监管”建设,完善权力事项清单,积极推行“只要跑一次”行政审批、“只跑一次”审批事项达100%,“双随机一公开”完成率达100%。认真落实“电子证照”、“双随机一公开”、“12345服务热线”等工作。进一步规范市场主体准入前信用承诺,提高交通运输经营者信用意识,引导经营者诚信经营,营造信用交通环境。
(三)开展交通运输行业专项整治,推进规范文明执法
(1)按照“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依法监督”的原则,加大对非法营运和违章行为的打击力度。客运市场专项整治点多、线长、面广、量大,矛盾尖锐、调查取证难,年初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对城区非法营运猖獗的地区、重点路段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收集了县域范围内非法营运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争取多方支持,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提供从事非法营运车辆的信息,出台《关于规范我县客运市场营造安全乘车环境的告知书》,对未取得巡游出租汽车经营许可,擅自从事巡游出租汽车经营活动的私家车、老年代步车,严重扰乱客运秩序行为依法予以立案查处,倡导广大群众出行乘坐合法小客车、出租车。截止目前,共出动交通执法人员5500余人次,检查车辆14500辆次,联合查处电瓶车各类违法违章450起。(2)从严整治超限超载。加强源头监管,落实源头治超,推进科技治超。一是每月不少于三次对我县卓成矿业、关刀砂石生产集并中心两个重点源头企业进行检查,督促企业落实货车“三不进站、三不出站”管理制度。二是在隽水铁柱、麦市李塅、麦市南岭、麦市盘石、北港大界、马港界上、五里治全、大坪九房等8个路段建立治超监控点、安装16个高清摄像头,严密监控公路路面货车超限超载情况。三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货车“抛、洒、滴、漏”污染公路的行为,在现象多发的G353麦市路段安装了2处电子抓拍系统,拟于2022年9月上旬投入使用;四是拟于2022年6月份启动智慧科技治超项目,计划投资2600余万元拟在沙堆加油站附近、铁柱方面G353交叉点、双龙路陶瓷产业园、G353北港大界等7个路段建设7套不停车称重检测系统,进一步织密联合治超网络,巩固提高集中治超、联动治超水平。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下发《关于印发<2022年通城县治理货车超限超载工作方案>的通知》(隽治超办【2022】1号)文件,由县政府牵头,联合交通、公安交警、城管等多个部门开展治理货车超限超载专项行动,形成了“政府主抓、部门联动、依法治超、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截止目前,共计查处非法改装车辆98台,超限运输车辆97台、卸载货物972.41吨,累计罚款119.5万元。其中:交通、交警部门联合查处超限超载货车43台,卸载货物343.36吨,交警部门罚款4400元、记分22分。(3)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制度。梳理制定了包容审慎监管行政处罚“四张清单”,第一批公示的“四张清单”中包含事项共计10项,其中首违免罚5项、减轻处罚2项、从轻处罚2项、不予处罚1项。
(四)加强行业普法,推进交通运输法治文化建设
一是落实普法责任制。编制2022年度普法责任清单,将重点普法内容纳入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印发法制建设工作要点,在“4.15”国家安全教育日、路政宣传月、安全生产月等时间节点普及国家安全法律知识。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利用联点共建、支部主题党日等契机,分别开展法治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工地、进站场等普法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子显示屏、宣传栏等法制宣传阵地,向群众普及《民法典》《公路法》《港口法》《安全生产法》《长江保护法》《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反有组织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增强群众和从业人员法治观念。三是推进精准普法。在日常行政执法活动,运用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行业法律法规宣传300余次。针对违法行为开展精准普法,组织违规出租车驾驶员职业道德培训35人次,组织从事非法营运当事人法制培训学习150人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执法信息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领域涉及行业面广,非法营运等问题存在隐蔽性,大数据等科技手段运用还不够,监管难度大,执法成本较高。
(二)行政执法人员素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系统法律专业人才匮乏,内部法制审核力量不足,非法律专业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学习较少。
(三)新业态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对网约车、网络货运、小微客车租赁等交通运输新业态部门联合监管力度还不够大,需要健全联合监管机制,更大力度、更深层次开展部门联合监管。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大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力度。通过新媒体等方式加大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度宣传解读,树牢法治思维,营造企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结合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实际,通过“法律六进”等形式,不断拓宽涉企普法的广度和深度,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更好转化为依法治交的生动实践。
(二)进一步深化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进一步压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发挥法治建设对交通发展改革的保障和引领作用,把法治要求贯穿于交通运输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服务、安全生产的各环节和全过程。
(三)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厘清部门监管责任,加强协同配合,实现“一张清单”管监管,不断提升服务效能。统筹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等,落实年度联合监管计划,加大执法信息化建设力度,推动监管方式更加精准有效。
(四)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工作。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部门联动、区域联动,提升行政执法效率。加快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健全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强化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制度,加强执法队伍和信息化建设。开展行业营商环境顽瘴痼疾专项整治,加大对涉企决策、监管、执法中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和问责力度,纠正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